紅外線測溫儀武建東:中國發展智能能源網須**(咨詢電話021-56479693)
如何認識智能電網與智能能源網的體系模式之區別誰能夠將現有的電力、水務、熱力、燃氣等單向運轉而且浪費巨大的能源網絡改造為高效互動的**網絡,誰就能夠優先于其他國家達到全球能源體系更**別的頂端水平,同時在這個歷史的轉型之中,誰就能夠把握和整合能源體系*新的國際標準。
因此,采用信息化集成技術營建一個與生產和輸送側相對稱、相互動的需求側、用戶端的運轉體系,將是對工業**以來缺陷性工業結構和社會管理的徹底匡正和顛覆性修復,也是打開人類低碳化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歷史大通道。
實現這個目標的路徑有兩個營建模式。
① “分級登頂式”的漸進模式
這個模式主要是通過智能電力網、智能熱力網、智能水務網等條條塊塊的分行業改革,通過多行業不斷整合、體系不斷疊加的架構原則推進,其特點是分期、試錯、分級追求變革目標。
近二十年來移動通訊系統、電視視頻系統等都曾通過不斷試錯而效準或提升產業空間,消費者、特別是中國的消費者也為此不斷支付了使用成本。實際上,通過技術標準的超前設計和制定,可以有效地減少產業轉型的成本,更合理地滿足消費者需要,也可以大幅減少電子垃圾、推動人類更為健康的生活。
2009年9月25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公布了《智能網業界標準的總體框架和發展路線圖》1.0版(草案),由于這個草案以電力體系為**改革目標,美國智能網整合的主體也就主要表現為電網利益的調整和轉型。因此,美國的智能網改革基本上是以智能電網為中心的改革,智能電網的改革正成為其能源結構轉型的突破口,而造就智能電網標準也就成為這次變革的領率力量。所以,智能電網既是美國智能網格體系的組構要素之一,目前也基本上是智能網格的主體框架,也可以說美國聯邦政府推進的互動能源體系的建設主要集中在智能電網建設領域。由此客觀評價美國這個模式,它已經演變為“分級登頂式”的漸進改革,今后從智能電網到智能網的發展路線,它也許只能擇選體系不斷疊加的架構原則予以實現。
就國內智能電網的建設而言,其體系淵源源自歐美國家智能電網思想和實踐,其標準之應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國際力量的影響。從組織目標運轉而言,其向更**別的互動能源網絡結構躍進之時,也許架構的升級路線只有選擇分級疊加的更換方式,因此,目前國內電力企業運轉的智能電網改革模式和美國實施的智能電網建設應屬相同的產業變革類型。
但是,美國目前制定的是智能網的標準和路線圖,而中國攻關的主體改革目標主要是智能電網,這個改革之中又有著重要的體系區別。美國智能電力網的標準設計早于、也**中國,中國智能電網的諸多設計雖然有別于美國,但是在許多標準設計方面仍然處于吸收和模仿階段,其中國內一種頑強的觀點就是反對將電力、水務、熱力、燃氣、數據、有線電視等資源捆綁為一體化改革,并認為中國能夠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已經不易了,倘任其觀點發酵,將使中國失去一次占領世界知識產權制高點的機會,我認為這個局面應力爭盡快轉變。
然而,富有創造力的美國人也不排除加速完善并調整這種發展模式,擁有美國*大的煤氣及電力設施的太平洋(17.40,0.05,0.29%)燃氣電力公司(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在初期智能電網的投資之中,由于有關業務標準設計過低、特別是通訊標準存在問題,造成了可再生能源難以順利入網,這個教訓迫使美國業者正在提升智能網標準和修正智能網的建設路線圖。